现代化都市圈与先进制造业论坛——主旨演讲

2021-11-29

 

    1120-21日,以“创新·系统·治理”为主题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举行。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UG环球360官方网站院长张军,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等专家学者在现场或通过视频发布主旨演讲,开展高端对话,共同交流探讨。主旨论坛由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吴华清主持。

        以下为主旨演讲环节部分专家学者观点摘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杨善林教授以《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为题作了报告。该报告主要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分析、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启示、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共五个方面展开的。对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分析,杨院士从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运维一体化协同设计、工业大数据的高效利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软件系统三个方面讲述了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并且指出工业互联网开放式创新、生态式创新、绿色化创新、智慧化创新的特点和上不去、下不来、难循环的缺点。第二部分讲述了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对每一发展阶段互联网的应用形式进行介绍,定义每一阶段互联网的内涵。第三部分从服务层、平台层、企业层三个层次讲述了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并从安全接口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介绍了工业互联网与互联网接口。第四部分介绍了网络感知技术、制造智能技术、人机协同技术、以及基础技术(例如芯片技术、软件基础理论)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最后一部分指出了工业互联网技术系统的构建、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构建、工业互联网的国际化发展等发展路径。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UG环球360官方网站院长张军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的强国目标与经济发展模式》的报告。他指出,在新时代我们会考虑两个问题,国家实力(强国)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模式可能有什么影响?加强国家控制是否将根本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海外的主流媒体,经济学家都很关心中国是否在加强政府的控制力,中国是否正在走向国家主导型发展道路,中国正在重置经济发展的底层路径,怀疑中国改变市场化,可能中国的很多做法都让人产生了如此的错觉。我们如何去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呢?我们可以从经济规模、可控的政治秩序、动员能力、抗冲击能力、持续的科技创造力以及制度创新能力六个维度去评价一个国家的实力。张教授认为国家实力是内生的,可以用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来衡量,它是持续经济增长的产物,体现在对战略性行业的布局和基础性战略性资产储备的能力。如今我们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需要不断地试错,在国家和市场经济之间找到一个融洽的、稳定的结构。对于中国模式比较成功的原因在于中国模式在总体上很好的处理了市场经济与国家能力的关系,我们的政府是中性的、我们具有长期的目标、具有战略思维和课改革的体制。当然我们在强化经济发展服务强国目标的时候也要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对风险的过度估计、对开放过于谨慎、对国有企业过度依赖、对私人企业基于不信任的过度监督。过度的实施干预政策会导致资源错配(政府俘获、持久的产能过剩和资本分配到生产率低的部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寻租与抑制创新激励、降低优秀企业的发展能力)、债务积压和系统金融风险以及带来不好的国际影响。因此在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新时代,借助于回到命令经济模式实现强国目标是乌托邦,采取大规模干预市场经济的方式既不可行也不明智。相反,要利用强大的国家能力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为市场经济有效运转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保障,更好地发挥国家在基础性和战略性领域的先导角色,更好地发挥中性政府在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上的作为。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以《数字化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题作了报告。在国外,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制定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关于数字化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许教授从数字化转型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数字化转型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个部分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定制化生产,制造业企业面向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输出定制化服务,提高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其次是生产经营智能化,例如我们可以构建智能化工业生产线,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进行只能种植;再次是营销精准化,体现在电商零售类企业基于用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以提升企业营销能力和盈利能力;最后是资源配置高效化,例如司乘供需高效匹配。第二部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管理精细化,需要畅通社情民意、改善城市治理;其次是信息共享化,建立数字政府,将政务信息搬上云端;最后是组织高效化,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第三部分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就业灵活化,推动零工经济;其次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了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最后是生活便利化,推动在线点餐,即时配送,智能家居等新模式。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合肥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冯奎作了以《面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都市圈发展愿望》为题的报告。冯奎教授讲述了面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都市圈发展的十个展望

(一)未来都市圈将会提速,城镇化率已经超80%已经有了条件。

(二)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引领GDP总量超过三分之一,构成龙头,中国与日韩是不同的,是若干个城市引领的。

(三)体系正在形成,中小型的城市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西部的一些省份,未来副中心城市。多省市交界、国家交界都是即将成长的都市圈。

(四)经济区与行政区分离:行政区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形态:如江苏,依托发展主线:长三角地区,组团性的城市,改变以往空间形态的认知。

(五)适度、超前: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经济上的可行性:杠杆率,负债率都市圈给了新基建重要的空间。

(六)深度融合:产业形态高级化:复杂演变、数字科技也会给更多可能,碳中和:三大城市群,根据都市圈,重点区域可以抓住。优化空间结构,优化碳中和,边建设都市圈,边促进碳中和

(七)中小城市的地位和功能有了更多可能,行政等级比较低,会有很多挑战,低级别的中小城市可能造成人才流失。

(九)距离都市圈近的城市未来可以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十)都市圈可以成为未来改革重要的空间,是亮点:如公积金,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定位和功能的问题需要解决、带动力量都有提升。

       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周加来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安徽城乡融合发展》为题作了报告。他指出,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城镇化城乡融合的阶段,安徽在城镇化发展较慢,落后全国城镇化率5.57个百分点,已接近城乡融合阶段的初期处于发展机遇期。

(一)安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短板

1.城镇化进程缓慢: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城镇化起步晚、进程慢、速度低。

2.城市规模体系不合理:特大城市严重短缺,大中城市严重不足、中小城市过分分散

3.城镇化政策不稳定,所确定的城镇化道路不精准:安徽在融入长三角还是呼应中四角上徘徊不定给城镇化政策制定带来不确定性。

4.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度不够紧密:农民被动脱贫、政策脱贫的比例比较高,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紧密。

(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重视经济区位优势,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把区位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2.做大做强城市规模,彻底解决城市断层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规模体系,建立2-3个市区人口超过300万的特大城市。

3.实施“准市民”制度,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

4.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壮大县城经济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速建作了以《推动都市圈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题的报告。

(一)中国的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1.化解过剩产能

2.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比重持续下降

3.生产效率增速和资本回报下滑

4.缺乏市场影响力大尤其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民族品牌

5.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

6.大而不强、基础能力薄弱(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发能力弱、产业技术基础薄弱)

7.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二)对制造业的要求

1.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2.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3.在高水平科技上自立自强

4.成为新兴技术的策源地

5.成为现代产业链的"链主"

(三)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有着良好的基础与诸多机遇

1.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2.产业生态体系的有力支撑

3.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最高

4.领先的制造业基础

5.参与新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

(四)如何实现先进:

提高效率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基本之路、根本之路。我们要应用新的技术,实现智能化、先进化,发起新的工业革命,作出中国原创性的东西。



阅读 182 次数
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