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赴界首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

2017-09-29

2017年9月26-27日,吴华清院长和蒯鹏博士应新华社安徽分社邀请,赴界首市对该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26日晚,由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王方来主任主持,吴院长同园区主要领导和企业家代表进行了座谈。会上,吴院长认真听取了有关同志对园区和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吴院长表示:“循环经济是当前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确保绿色增长的有效抓手。界首市循环经济园区立足于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为我国其它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建议园区加快总结经验,大力推广‘界首模式’。”

与此同时,吴院长还和大家就园区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制约进行了探讨。首先,循环经济产业园实际上产业园与循环经济两种模式的叠加。与传统的产业园相比,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面临着常规产业园同样的产业技术升级问题,而且还面临着“变废为宝”的技术攻关问题。如果“变废为宝”方面拥有技术优势,在同等产业技术条件下,循环经济产业园能获得低成本优势,反之则难以为继。所以,循环经济产业园必须不断加强绿色技术研发,提升“变废为宝”的技术与清洁生产技术。

其次,循环经济产业园不能长期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产业园前期都是依靠规模效应来发展,包括集中处理“三废”(水、气、渣)的规模效应,以此构建城市矿产集散地。在此基础上,资源消耗型企业纷纷入驻园区,靠近原料供应地降低生产成本,并努力加强园内企业间的循环链化。但界首不可能把全世界的废品都收集过来处理,因为当地的资源与环境承载非常有限。比如界首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而通过循环链化节约原料运输成本的空间同样有限,这将成为制约循环经济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界首政府尽快启动本地资源与环境承载调研,搞清楚循环经济发展规模的天花板。解决这个问题,一靠技术研发,走集约化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另外就是将“界首模式”向外地输出,到全国各地开界首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分店”。理论上,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地理空间上有一个“产业半径”问题。因为收集废品的半径不宜太大,越大收集成本越高,与普通产业园相比,将不具有成本优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每隔一个半径尺度就应该有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为“界首模式”开“连锁店”提供了可能。

再次,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部努力发展服务型循环经济产业,将低端制造向高端服务转型,也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属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属于资源驱动型产业,不仅成长性受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制约,而且很容易被“低端锁定”。而发展服务型循环产业则具有广阔的空间,包括节能评估服务、能源审计、工程设计、项目咨询、技术推广、融资担保等服务业,促进循环制造业与循环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升级与发展。两类循环产业的深度融合本身也为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经验的输出,即开“界首模式”的“连锁店”奠定基础。王方来主任对此表示了高度赞赏。

27日上午,在园区相关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吴院长一行对园区内的重点企业如环嘉天一、东锦科技、金兰金盈、天能电池等进行了考察,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交谈,深入了解了各类企业的产品、规模、工艺水平、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生产和管理情况。

调研期间,当了解到园区多家企业与我校多个学科团队的专家间有着密切的技术合作时,吴院长专门推介了近年来学校科研院与地方政府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情况,并与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展开院园合作、院企合作等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为未来进一步开展项目合作奠定了基础。

文:蒯鹏;    图:李芸(新华社安徽分社)

阅读 65 次数
更多:
上一篇:下一篇: